重庆工商学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6月28日至7月2日,学校团委组织20名志愿者到江津区慈云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聚智铸担当,调研赋能绘兴图

6月28日,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幕式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刁家社区拉开帷幕。共青团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委员会、社区工作人员及我校志愿团队参加开幕式。

志愿者们兵分多路,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慈云社区进行调研,聚焦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摸清社区的地理位置与区域划分,清晰掌握居民区、商业区、农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他们对文化活动的喜好和需求,确保本次服务实践活动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真正做到近民、惠民、利民。

倾心辅学助童长,童梦奋航展新章

6月29日-7月2日,辅学精进队分成两组,分别在江津区慈云镇慈音寺青少年之家、刁家社区有序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助学活动,针对留守儿童暑期学习难题,精准发力。

现场,志愿者针对孩子们的学科薄弱环节展开辅导。语文阅读理解辅导中,他们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引导孩子从文本整体架构分析逻辑关系、提炼关键信息,培养文本分析能力。数学应用题辅导时,志愿者选取实际案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分步讲解解题思路。英语辅导则聚焦发音和语法薄弱点,通过制定个性化方案、细致纠音、讲解语法,同时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口语交流,提升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活动结束当天,校团委老师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有序完成63 位留守儿童学习用品礼包捐赠。礼包内含铅笔、橡皮、书包、文具盒等丰富实用的基础学习用具,为孩子们的求知之路提供物质支撑,助力他们稳步前行。

躬耕劳作探真知,情系农家赴新程

6月30日,一场热火朝天的环保护农行动在慈云镇展开,为当地环境改善注入青春力量。志愿者们分工细致、协作高效。他们来到绿化带与田间地头,在农户的指引下专注清理杂草,不放过任何隐蔽角落,让原本杂草丛生的田地变得规整有序。

田间务农结束后,志愿者们来到慈云寺社区门口,手持扫帚、垃圾袋,认真清扫路面,不遗漏一片纸屑、一个烟头,使道路干净整洁。下午,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河道、街道,仔细捡拾白色垃圾,塑料瓶、包装袋等都被一一收入垃圾袋。

尽管天气酷热,汗水湿透衣衫,志愿者仍坚守岗位。此次行动既改善了乡村社区环境,也增强了居民环保意识。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用青春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描绘生态宜居画卷,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亮丽风景线。

童心向法启心智,护苗成长筑安堤

7月1日至2日,别开生面的童心“法”护成长活动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热烈开展。活动创新采用"微视频+微讲座"形式,为当地乡村儿童量身打造防溺水、防性侵、防校园暴力三大主题普法课程,通过沉浸式法治教育为孩子们送上暑期安全“大礼包”。

“护苗”成长队的志愿者们用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安全知识。在防溺水环节,通过展示溺水事故的惨痛画面,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私自下水游泳的危险;防性侵和防校园暴力部分,结合具体情景模拟,教孩子们如何识别潜在风险,以及在遭遇危险时如何勇敢说“不”。

孩子们专注参与,积极参与互动。志愿者们耐心解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此次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普法形式,有效推动法律知识从"书本"走向"心间",切实提升乡村儿童危险预判能力与自我保护技能,为未成年人安全成长构筑起坚实的法治防护网。

传技实践助农兴,守正创新谋发展

7月2日,一场科技助农活动在慈云镇美宜佳农资有限公司花椒基地举行。志愿者在农机教练指导下,操控农用无人机开展全域农田巡查。通过高清影像实时传输,精准监测花椒作物长势及病虫害分布情况,为后续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在种植技术研讨环节,志愿者与农业专家共同探索有机耕作模式,重点推广科学施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并保护土壤结构。双方一致强调,需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在种植、管理、收获全流程减少化学投入,降低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污染。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有益实践,是青春挺膺担当和乡村振兴事业同频共振的美丽邂逅,是工商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生动课堂。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融合模式,拓展更多元的乡村服务实践活动,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才,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阅读 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