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6月28日至7月2日,学校团委组织20名志愿者到江津区慈云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聚智铸担当,调研赋能绘兴图

6月28日,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幕式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刁家社区拉开帷幕。共青团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委员会、社区工作人员及我校志愿团队参加开幕式。

志愿者们兵分多路,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慈云社区进行调研,聚焦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摸清社区的地理位置与区域划分,清晰掌握居民区、商业区、农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他们对文化活动的喜好和需求,确保本次服务实践活动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真正做到近民、惠民、利民。

倾心辅学助童长,童梦奋航展新章

6月29日-7月2日,辅学精进队分成两组,分别在江津区慈云镇慈音寺青少年之家、刁家社区有序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助学活动,针对留守儿童暑期学习难题,精准发力。

现场,志愿者针对孩子们的学科薄弱环节展开辅导。语文阅读理解辅导中,他们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引导孩子从文本整体架构分析逻辑关系、提炼关键信息,培养文本分析能力。数学应用题辅导时,志愿者选取实际案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分步讲解解题思路。英语辅导则聚焦发音和语法薄弱点,通过制定个性化方案、细致纠音、讲解语法,同时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口语交流,提升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活动结束当天,校团委老师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有序完成63 位留守儿童学习用品礼包捐赠。礼包内含铅笔、橡皮、书包、文具盒等丰富实用的基础学习用具,为孩子们的求知之路提供物质支撑,助力他们稳步前行。

躬耕劳作探真知,情系农家赴新程

6月30日,一场热火朝天的环保护农行动在慈云镇展开,为当地环境改善注入青春力量。志愿者们分工细致、协作高效。他们来到绿化带与田间地头,在农户的指引下专注清理杂草,不放过任何隐蔽角落,让原本杂草丛生的田地变得规整有序。

田间务农结束后,志愿者们来到慈云寺社区门口,手持扫帚、垃圾袋,认真清扫路面,不遗漏一片纸屑、一个烟头,使道路干净整洁。下午,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河道、街道,仔细捡拾白色垃圾,塑料瓶、包装袋等都被一一收入垃圾袋。

尽管天气酷热,汗水湿透衣衫,志愿者仍坚守岗位。此次行动既改善了乡村社区环境,也增强了居民环保意识。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用青春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描绘生态宜居画卷,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亮丽风景线。

童心向法启心智,护苗成长筑安堤

7月1日至2日,别开生面的童心“法”护成长活动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热烈开展。活动创新采用"微视频+微讲座"形式,为当地乡村儿童量身打造防溺水、防性侵、防校园暴力三大主题普法课程,通过沉浸式法治教育为孩子们送上暑期安全“大礼包”。

“护苗”成长队的志愿者们用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安全知识。在防溺水环节,通过展示溺水事故的惨痛画面,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私自下水游泳的危险;防性侵和防校园暴力部分,结合具体情景模拟,教孩子们如何识别潜在风险,以及在遭遇危险时如何勇敢说“不”。

孩子们专注参与,积极参与互动。志愿者们耐心解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此次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普法形式,有效推动法律知识从"书本"走向"心间",切实提升乡村儿童危险预判能力与自我保护技能,为未成年人安全成长构筑起坚实的法治防护网。

传技实践助农兴,守正创新谋发展

7月2日,一场科技助农活动在慈云镇美宜佳农资有限公司花椒基地举行。志愿者在农机教练指导下,操控农用无人机开展全域农田巡查。通过高清影像实时传输,精准监测花椒作物长势及病虫害分布情况,为后续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在种植技术研讨环节,志愿者与农业专家共同探索有机耕作模式,重点推广科学施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并保护土壤结构。双方一致强调,需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在种植、管理、收获全流程减少化学投入,降低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污染。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有益实践,是青春挺膺担当和乡村振兴事业同频共振的美丽邂逅,是工商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生动课堂。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融合模式,拓展更多元的乡村服务实践活动,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才,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6月28日至7月2日,学校团委组织20名志愿者到江津区慈云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聚智铸担当,调研赋能绘兴图

6月28日,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幕式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刁家社区拉开帷幕。共青团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委员会、社区工作人员及我校志愿团队参加开幕式。

志愿者们兵分多路,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慈云社区进行调研,聚焦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摸清社区的地理位置与区域划分,清晰掌握居民区、商业区、农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他们对文化活动的喜好和需求,确保本次服务实践活动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真正做到近民、惠民、利民。

倾心辅学助童长,童梦奋航展新章

6月29日-7月2日,辅学精进队分成两组,分别在江津区慈云镇慈音寺青少年之家、刁家社区有序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助学活动,针对留守儿童暑期学习难题,精准发力。

现场,志愿者针对孩子们的学科薄弱环节展开辅导。语文阅读理解辅导中,他们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引导孩子从文本整体架构分析逻辑关系、提炼关键信息,培养文本分析能力。数学应用题辅导时,志愿者选取实际案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分步讲解解题思路。英语辅导则聚焦发音和语法薄弱点,通过制定个性化方案、细致纠音、讲解语法,同时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口语交流,提升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活动结束当天,校团委老师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有序完成63 位留守儿童学习用品礼包捐赠。礼包内含铅笔、橡皮、书包、文具盒等丰富实用的基础学习用具,为孩子们的求知之路提供物质支撑,助力他们稳步前行。

躬耕劳作探真知,情系农家赴新程

6月30日,一场热火朝天的环保护农行动在慈云镇展开,为当地环境改善注入青春力量。志愿者们分工细致、协作高效。他们来到绿化带与田间地头,在农户的指引下专注清理杂草,不放过任何隐蔽角落,让原本杂草丛生的田地变得规整有序。

田间务农结束后,志愿者们来到慈云寺社区门口,手持扫帚、垃圾袋,认真清扫路面,不遗漏一片纸屑、一个烟头,使道路干净整洁。下午,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河道、街道,仔细捡拾白色垃圾,塑料瓶、包装袋等都被一一收入垃圾袋。

尽管天气酷热,汗水湿透衣衫,志愿者仍坚守岗位。此次行动既改善了乡村社区环境,也增强了居民环保意识。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用青春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描绘生态宜居画卷,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亮丽风景线。

童心向法启心智,护苗成长筑安堤

7月1日至2日,别开生面的童心“法”护成长活动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热烈开展。活动创新采用"微视频+微讲座"形式,为当地乡村儿童量身打造防溺水、防性侵、防校园暴力三大主题普法课程,通过沉浸式法治教育为孩子们送上暑期安全“大礼包”。

“护苗”成长队的志愿者们用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安全知识。在防溺水环节,通过展示溺水事故的惨痛画面,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私自下水游泳的危险;防性侵和防校园暴力部分,结合具体情景模拟,教孩子们如何识别潜在风险,以及在遭遇危险时如何勇敢说“不”。

孩子们专注参与,积极参与互动。志愿者们耐心解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此次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普法形式,有效推动法律知识从"书本"走向"心间",切实提升乡村儿童危险预判能力与自我保护技能,为未成年人安全成长构筑起坚实的法治防护网。

传技实践助农兴,守正创新谋发展

7月2日,一场科技助农活动在慈云镇美宜佳农资有限公司花椒基地举行。志愿者在农机教练指导下,操控农用无人机开展全域农田巡查。通过高清影像实时传输,精准监测花椒作物长势及病虫害分布情况,为后续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在种植技术研讨环节,志愿者与农业专家共同探索有机耕作模式,重点推广科学施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并保护土壤结构。双方一致强调,需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在种植、管理、收获全流程减少化学投入,降低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污染。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有益实践,是青春挺膺担当和乡村振兴事业同频共振的美丽邂逅,是工商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生动课堂。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融合模式,拓展更多元的乡村服务实践活动,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才,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6月28日至7月2日,学校团委组织20名志愿者到江津区慈云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聚智铸担当,调研赋能绘兴图

6月28日,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幕式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刁家社区拉开帷幕。共青团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委员会、社区工作人员及我校志愿团队参加开幕式。

志愿者们兵分多路,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慈云社区进行调研,聚焦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摸清社区的地理位置与区域划分,清晰掌握居民区、商业区、农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他们对文化活动的喜好和需求,确保本次服务实践活动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真正做到近民、惠民、利民。

倾心辅学助童长,童梦奋航展新章

6月29日-7月2日,辅学精进队分成两组,分别在江津区慈云镇慈音寺青少年之家、刁家社区有序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助学活动,针对留守儿童暑期学习难题,精准发力。

现场,志愿者针对孩子们的学科薄弱环节展开辅导。语文阅读理解辅导中,他们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引导孩子从文本整体架构分析逻辑关系、提炼关键信息,培养文本分析能力。数学应用题辅导时,志愿者选取实际案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分步讲解解题思路。英语辅导则聚焦发音和语法薄弱点,通过制定个性化方案、细致纠音、讲解语法,同时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口语交流,提升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活动结束当天,校团委老师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有序完成63 位留守儿童学习用品礼包捐赠。礼包内含铅笔、橡皮、书包、文具盒等丰富实用的基础学习用具,为孩子们的求知之路提供物质支撑,助力他们稳步前行。

躬耕劳作探真知,情系农家赴新程

6月30日,一场热火朝天的环保护农行动在慈云镇展开,为当地环境改善注入青春力量。志愿者们分工细致、协作高效。他们来到绿化带与田间地头,在农户的指引下专注清理杂草,不放过任何隐蔽角落,让原本杂草丛生的田地变得规整有序。

田间务农结束后,志愿者们来到慈云寺社区门口,手持扫帚、垃圾袋,认真清扫路面,不遗漏一片纸屑、一个烟头,使道路干净整洁。下午,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河道、街道,仔细捡拾白色垃圾,塑料瓶、包装袋等都被一一收入垃圾袋。

尽管天气酷热,汗水湿透衣衫,志愿者仍坚守岗位。此次行动既改善了乡村社区环境,也增强了居民环保意识。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用青春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描绘生态宜居画卷,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亮丽风景线。

童心向法启心智,护苗成长筑安堤

7月1日至2日,别开生面的童心“法”护成长活动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热烈开展。活动创新采用"微视频+微讲座"形式,为当地乡村儿童量身打造防溺水、防性侵、防校园暴力三大主题普法课程,通过沉浸式法治教育为孩子们送上暑期安全“大礼包”。

“护苗”成长队的志愿者们用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安全知识。在防溺水环节,通过展示溺水事故的惨痛画面,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私自下水游泳的危险;防性侵和防校园暴力部分,结合具体情景模拟,教孩子们如何识别潜在风险,以及在遭遇危险时如何勇敢说“不”。

孩子们专注参与,积极参与互动。志愿者们耐心解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此次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普法形式,有效推动法律知识从"书本"走向"心间",切实提升乡村儿童危险预判能力与自我保护技能,为未成年人安全成长构筑起坚实的法治防护网。

传技实践助农兴,守正创新谋发展

7月2日,一场科技助农活动在慈云镇美宜佳农资有限公司花椒基地举行。志愿者在农机教练指导下,操控农用无人机开展全域农田巡查。通过高清影像实时传输,精准监测花椒作物长势及病虫害分布情况,为后续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在种植技术研讨环节,志愿者与农业专家共同探索有机耕作模式,重点推广科学施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并保护土壤结构。双方一致强调,需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在种植、管理、收获全流程减少化学投入,降低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污染。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有益实践,是青春挺膺担当和乡村振兴事业同频共振的美丽邂逅,是工商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生动课堂。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融合模式,拓展更多元的乡村服务实践活动,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才,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6月28日至7月2日,学校团委组织20名志愿者到江津区慈云镇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聚智铸担当,调研赋能绘兴图

6月28日,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幕式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刁家社区拉开帷幕。共青团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委员会、社区工作人员及我校志愿团队参加开幕式。

志愿者们兵分多路,以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慈云社区进行调研,聚焦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摸清社区的地理位置与区域划分,清晰掌握居民区、商业区、农业区的分布特点,了解他们对文化活动的喜好和需求,确保本次服务实践活动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真正做到近民、惠民、利民。

倾心辅学助童长,童梦奋航展新章

6月29日-7月2日,辅学精进队分成两组,分别在江津区慈云镇慈音寺青少年之家、刁家社区有序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助学活动,针对留守儿童暑期学习难题,精准发力。

现场,志愿者针对孩子们的学科薄弱环节展开辅导。语文阅读理解辅导中,他们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引导孩子从文本整体架构分析逻辑关系、提炼关键信息,培养文本分析能力。数学应用题辅导时,志愿者选取实际案例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分步讲解解题思路。英语辅导则聚焦发音和语法薄弱点,通过制定个性化方案、细致纠音、讲解语法,同时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口语交流,提升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

活动结束当天,校团委老师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有序完成63 位留守儿童学习用品礼包捐赠。礼包内含铅笔、橡皮、书包、文具盒等丰富实用的基础学习用具,为孩子们的求知之路提供物质支撑,助力他们稳步前行。

躬耕劳作探真知,情系农家赴新程

6月30日,一场热火朝天的环保护农行动在慈云镇展开,为当地环境改善注入青春力量。志愿者们分工细致、协作高效。他们来到绿化带与田间地头,在农户的指引下专注清理杂草,不放过任何隐蔽角落,让原本杂草丛生的田地变得规整有序。

田间务农结束后,志愿者们来到慈云寺社区门口,手持扫帚、垃圾袋,认真清扫路面,不遗漏一片纸屑、一个烟头,使道路干净整洁。下午,志愿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河道、街道,仔细捡拾白色垃圾,塑料瓶、包装袋等都被一一收入垃圾袋。

尽管天气酷热,汗水湿透衣衫,志愿者仍坚守岗位。此次行动既改善了乡村社区环境,也增强了居民环保意识。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担当,用青春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描绘生态宜居画卷,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亮丽风景线。

童心向法启心智,护苗成长筑安堤

7月1日至2日,别开生面的童心“法”护成长活动在重庆市江津区慈云镇热烈开展。活动创新采用"微视频+微讲座"形式,为当地乡村儿童量身打造防溺水、防性侵、防校园暴力三大主题普法课程,通过沉浸式法治教育为孩子们送上暑期安全“大礼包”。

“护苗”成长队的志愿者们用真实且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安全知识。在防溺水环节,通过展示溺水事故的惨痛画面,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私自下水游泳的危险;防性侵和防校园暴力部分,结合具体情景模拟,教孩子们如何识别潜在风险,以及在遭遇危险时如何勇敢说“不”。

孩子们专注参与,积极参与互动。志愿者们耐心解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此次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普法形式,有效推动法律知识从"书本"走向"心间",切实提升乡村儿童危险预判能力与自我保护技能,为未成年人安全成长构筑起坚实的法治防护网。

传技实践助农兴,守正创新谋发展

7月2日,一场科技助农活动在慈云镇美宜佳农资有限公司花椒基地举行。志愿者在农机教练指导下,操控农用无人机开展全域农田巡查。通过高清影像实时传输,精准监测花椒作物长势及病虫害分布情况,为后续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在种植技术研讨环节,志愿者与农业专家共同探索有机耕作模式,重点推广科学施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并保护土壤结构。双方一致强调,需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在种植、管理、收获全流程减少化学投入,降低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污染。

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青春力量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有益实践,是青春挺膺担当和乡村振兴事业同频共振的美丽邂逅,是工商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生动课堂。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实践+育人”融合模式,拓展更多元的乡村服务实践活动,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才,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近日,重庆市教委公示2025年中等职业学校分类发展建设项目拟立项名单,重庆工商学校凭借在贯通人才培养领域的深耕积淀,成功获批“长学制培养试点校”,是全市8所试点学校之一。

自2015年起,学校在市教委指导下率先探索贯通培养模式。经过十年深耕,逐步搭建起“中高本”立体化培养体系。电气运行与控制等6个专业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携手,构建“3+4中本贯通”培养通道,学生通过中职3年夯实基础后,可直接升入本科院校完成4年学习;数控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通过课程标准一体化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学生质量评价创新,累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720人,深受用人单位和本科院校的一致好评,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同步跃升。

此次成功立项,既是对学校十年改革成效的高度肯定,更是面向未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全新起点。学校将持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锚定区域产业升级需求,深化“五个一体化”建设,开发一体化课程体系与数字化资源,编写融合产业新技术的新形态教材,打造兼具教学能力与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建集教学、实训、生产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通过形成长学制培养的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教师能力标准和基地建设标准,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高质量服务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试点实践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工商方案”。

近日,重庆市教委公示2025年中等职业学校分类发展建设项目拟立项名单,重庆工商学校凭借在贯通人才培养领域的深耕积淀,成功获批“长学制培养试点校”,是全市8所试点学校之一。

自2015年起,学校在市教委指导下率先探索贯通培养模式。经过十年深耕,逐步搭建起“中高本”立体化培养体系。电气运行与控制等6个专业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携手,构建“3+4中本贯通”培养通道,学生通过中职3年夯实基础后,可直接升入本科院校完成4年学习;数控技术应用等4个专业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通过课程标准一体化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学生质量评价创新,累计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720人,深受用人单位和本科院校的一致好评,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同步跃升。

此次成功立项,既是对学校十年改革成效的高度肯定,更是面向未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全新起点。学校将持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锚定区域产业升级需求,深化“五个一体化”建设,开发一体化课程体系与数字化资源,编写融合产业新技术的新形态教材,打造兼具教学能力与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建集教学、实训、生产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通过形成长学制培养的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教师能力标准和基地建设标准,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为高质量服务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体系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试点实践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工商方案”。

7月2日上午,我校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2025届五年制大专毕业典礼。学校党委书记刘友林,纪委书记黄焕均,副校长易祖全,相关处室、专业系负责人及毕业班级师生参加典礼。毕业典礼由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利佳主持。

典礼上,黄焕均宣读《重庆工商学校关于表彰2025届五年制优秀毕业生获得者的决定》,主席台领导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饱含着对工商学子的肯定与期许。

2015级电气专科班校友代表冯健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蜕变。他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从初级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他认为热爱是坚持的底色,技术是改变生活的底气,愿大家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2020级优秀毕业生代表辜文静回顾了五年求学路上的点滴收获,言语间满是对母校的眷恋与对师长的感恩。她谈到,在学校不仅扎实掌握了理论知识,练就了过硬的实训技能,更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同样能铺就通往精彩人生的道路。

教师代表杨露老师为同学们送上诚挚祝贺,她勉励大家保持终身学习的热忱,以坚韧的意志迎接未来挑战,更要心怀爱意前行。“愿你们的未来如向日葵般,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她的祝福温暖而有力量。

刘友林书记为毕业生们送上殷切嘱托与美好祝愿。他表示,同学们在校期间的每一次成长、每一份执着、每一滴汗水、每一段真诚交往与快乐时光,都已化为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为未来的出彩人生筑牢了基石。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他深情寄语2025届毕业生:一是以始于当下的努力,走稳脚下之路。要凭借五年习得的专业技能、在校养成的坚韧品格,更要依靠始于足下的行动,始于当下的努力,用辛勤的双手为自己撑起自食其力的一叶方舟;二是以奋斗在己的动力,锤炼安身立业之本。保持奋斗的行动自觉和内驱动力,要以“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学一行爱一行”的毅力,“干一行钻一行”的执着,在实践中练就真功夫,锻铸真本领。三是以坚持运动的定力,奠定人生幸福之基。未来的路上,鲜花与荆棘并存,喜悦与挑战交织,成功往往由一次次挫折堆砌而成。坚持运动,能化解负面情绪、愉悦身心、锤炼意志,更能培养团队协作与抗挫折能力,为生活添乐趣、为工作增干劲、为人生筑幸福。

典礼后,师生们在百年黄楼前合影留念,将这份青春记忆定格为永恒。

学校衷心祝愿2025届全体毕业生,
此去前程似锦,
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们眼中有星辰,
脚下有山河,
心中有家国,
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扬帆万里!

 

7月2日上午,我校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2025届五年制大专毕业典礼。学校党委书记刘友林,纪委书记黄焕均,副校长易祖全,相关处室、专业系负责人及毕业班级师生参加典礼。毕业典礼由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利佳主持。

典礼上,黄焕均宣读《重庆工商学校关于表彰2025届五年制优秀毕业生获得者的决定》,主席台领导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饱含着对工商学子的肯定与期许。

2015级电气专科班校友代表冯健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蜕变。他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从初级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他认为热爱是坚持的底色,技术是改变生活的底气,愿大家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2020级优秀毕业生代表辜文静回顾了五年求学路上的点滴收获,言语间满是对母校的眷恋与对师长的感恩。她谈到,在学校不仅扎实掌握了理论知识,练就了过硬的实训技能,更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同样能铺就通往精彩人生的道路。

教师代表杨露老师为同学们送上诚挚祝贺,她勉励大家保持终身学习的热忱,以坚韧的意志迎接未来挑战,更要心怀爱意前行。“愿你们的未来如向日葵般,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她的祝福温暖而有力量。

刘友林书记为毕业生们送上殷切嘱托与美好祝愿。他表示,同学们在校期间的每一次成长、每一份执着、每一滴汗水、每一段真诚交往与快乐时光,都已化为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为未来的出彩人生筑牢了基石。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他深情寄语2025届毕业生:一是以始于当下的努力,走稳脚下之路。要凭借五年习得的专业技能、在校养成的坚韧品格,更要依靠始于足下的行动,始于当下的努力,用辛勤的双手为自己撑起自食其力的一叶方舟;二是以奋斗在己的动力,锤炼安身立业之本。保持奋斗的行动自觉和内驱动力,要以“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学一行爱一行”的毅力,“干一行钻一行”的执着,在实践中练就真功夫,锻铸真本领。三是以坚持运动的定力,奠定人生幸福之基。未来的路上,鲜花与荆棘并存,喜悦与挑战交织,成功往往由一次次挫折堆砌而成。坚持运动,能化解负面情绪、愉悦身心、锤炼意志,更能培养团队协作与抗挫折能力,为生活添乐趣、为工作增干劲、为人生筑幸福。

典礼后,师生们在百年黄楼前合影留念,将这份青春记忆定格为永恒。

学校衷心祝愿2025届全体毕业生,
此去前程似锦,
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们眼中有星辰,
脚下有山河,
心中有家国,
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扬帆万里!

 

7月2日上午,我校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2025届五年制大专毕业典礼。学校党委书记刘友林,纪委书记黄焕均,副校长易祖全,相关处室、专业系负责人及毕业班级师生参加典礼。毕业典礼由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利佳主持。

典礼上,黄焕均宣读《重庆工商学校关于表彰2025届五年制优秀毕业生获得者的决定》,主席台领导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饱含着对工商学子的肯定与期许。

2015级电气专科班校友代表冯健在发言中分享了自己从校园到职场的成长蜕变。他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从初级技术员成长为高级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他认为热爱是坚持的底色,技术是改变生活的底气,愿大家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2020级优秀毕业生代表辜文静回顾了五年求学路上的点滴收获,言语间满是对母校的眷恋与对师长的感恩。她谈到,在学校不仅扎实掌握了理论知识,练就了过硬的实训技能,更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同样能铺就通往精彩人生的道路。

教师代表杨露老师为同学们送上诚挚祝贺,她勉励大家保持终身学习的热忱,以坚韧的意志迎接未来挑战,更要心怀爱意前行。“愿你们的未来如向日葵般,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她的祝福温暖而有力量。

刘友林书记为毕业生们送上殷切嘱托与美好祝愿。他表示,同学们在校期间的每一次成长、每一份执着、每一滴汗水、每一段真诚交往与快乐时光,都已化为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为未来的出彩人生筑牢了基石。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他深情寄语2025届毕业生:一是以始于当下的努力,走稳脚下之路。要凭借五年习得的专业技能、在校养成的坚韧品格,更要依靠始于足下的行动,始于当下的努力,用辛勤的双手为自己撑起自食其力的一叶方舟;二是以奋斗在己的动力,锤炼安身立业之本。保持奋斗的行动自觉和内驱动力,要以“择一事终一生”的专注,“学一行爱一行”的毅力,“干一行钻一行”的执着,在实践中练就真功夫,锻铸真本领。三是以坚持运动的定力,奠定人生幸福之基。未来的路上,鲜花与荆棘并存,喜悦与挑战交织,成功往往由一次次挫折堆砌而成。坚持运动,能化解负面情绪、愉悦身心、锤炼意志,更能培养团队协作与抗挫折能力,为生活添乐趣、为工作增干劲、为人生筑幸福。

典礼后,师生们在百年黄楼前合影留念,将这份青春记忆定格为永恒。

学校衷心祝愿2025届全体毕业生,
此去前程似锦,
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们眼中有星辰,
脚下有山河,
心中有家国,
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
扬帆万里!

 

教师报道

江津融媒讯(记者 苏盛宇 通讯员 杨洪舒)为推进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中职一线教师素质能力,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6月25日,2025年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数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设计与展示交流活动在重庆工商学校举行。此次活动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吸引了来自全市中职学校的众多优秀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学创新与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展示场地

活动中,来自全市各区县的近100名教师们围绕英语、数学、信息技术学科,现场展示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以及微课。在15分钟的说课环节里,教师们各显神通,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展示出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教学思路。有的教师巧妙运用信息化手段,使课堂生动有趣;有的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教学展示场地
数学教学展示场地

在观摩交流环节,典型案例分享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借鉴,拓宽教学视野;专家们从专业角度出发,对展示内容进行细致点评,提出宝贵建议;此次交流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更为全市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通过此次活动,教师们能将所学所悟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展示教师风采

作为此次大赛的主办方,重庆工商学校历来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全校共有专兼职教师689人,其中全国模范教师、教学名师、市级技能大师、特级教师12人。教师们的教研科研成果丰硕。主编16本教材入选“十三五”“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3门课程获评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给排水工程施工与运行专业教学团队获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市级以上重点课题结题26项, 获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

第 1 页 共 57 页

学术著作

教学研究学术相关论文、著作 | 点击查看

开发教材

自主开发针对性专业教材 | 点击查看

其他出版

重庆工商学校其他出版刊物 | 点击查看